2010-04-21

建築展覽心得報告 - 樹林紙業加工廠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蕭瑋佑)

建築展覽心得報告 967342 蕭瑋佑
樹林紙業加工廠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在寫這篇心得前我必須老實說,因為這次的看展順序是先從北美館的Richard Rogers再到紙加工場的SANAA,一個由重口味到清淡如沒加味精的味蕾饗宴般,著時有些難適應,好像來到一個反差極大的地方,不過這樣的對比卻正也突顯出妹島那種輕盈的建築風格,那種在於心理層面從室內到室外的探討,和不同於Rogers層次分明的program系統,我想也許藉由這樣逆向的對比,體驗會更深刻吧!
如果用比較的方式寫SANAA的展覽心得會來的清楚好寫的多,原因不在於別處,而是他們兩個展覽本身性格就各自形成強烈的對比,不論是展場的色調、配置、還有動線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展場的位置屬於具有歷史背景的紙加工場,老舊的工廠本身的空間並不是設計來當展覽用的,可是這樣的空間型態正也用來與妹島純白作品產生對話,配上南藝大設計來的平台與咖啡休息區,似乎讓展場更趨完整,兩者事實上時被區分開來的,平台木頭的語彙也沒有延伸進工廠內,我的解讀會認為他們是不同的系統,不同的program,但卻整合了這區域展場的功能,且讓展場該有的機能完整。
不同於Rogers展覽的親民引導,SANAA的展覽比較屬於建築專業背景下的人比較容易進入狀況,不然作品不多,介紹也不多,可能很快就繞完了!所以場內我幾乎很少看到小孩子或是親子間的互動。門口幾台媒體螢幕也是在敘述妹島在空間基能配置的概念下,如何把它執行到底。而說實在的,有部份的展覽其實是要在我們之前先認識的,包括這些作品的設計概念手法…等等,因為在展場裡沒有這方面的介紹,也許沒有在南藝大呂老師細心的描述看展重點後,可能我們都還摸不著頭緒呢!所以在展場入場處有一張桌子放了幾本妹島的作品集,我進去前翻閱了一下,出來後還是要再看一下,可能都還有些錯過作品最精采的部份,
有趣的是,展場入口處先放了一張SANAA設計的椅子,我現場坐了一下,發現真的是張非常舒適的椅子,不同於一般椅子坐著時脊椎會貼附在椅背上,SANAA這張椅子剛好讓脊椎無需負擔,藉由脊椎兩旁的背部貼附,這種細膩的設計,好像就是以SANAA那些細膩、探討內在心理層面的作品揭開了序幕,他不僅僅是一張椅子,卻也是宣示了建築師本身的風格,展場同樣一件事情的串聯,甚至可說是非常有巧思的揭開序幕。說到進場前的椅子,一定也得提到進入展場前那一大片的白色薄幕,我想他同樣的與椅子共同宣示了SANAA作品的另一種風格;輕薄、純白,這方面的領會是需要一點心思細膩才能感受的到,不同於Rogers那類用純文字,顏色直接間接的表達建築宣示和活力來說,SANAA可說是連展場也注入了設計風格的一部份。說到展場的另兩個有趣的地方,一個是最中央的勞力士中心展覽台,另一個是四周孔洞的窗口,中央勞力士中心的台子非常低,低到是用鳥瞰的方式來看這件作品,很多人必須趴在地上才能看得到裡面流動的空間,我不太清楚這樣的意義是什麼,是想要讓人先由上方看到這些圓形的開口嗎?還是希望我們意識到這件作品別的特質。不過站在中央環顧四周時,會發現四周的窗口已經被有小口的一個介面擋住,很直接的我認為它控制了自然光線的引入,室內多為人工光的照射,走進一看,發現還滿奇妙的是這些小口像是框景般的框住展場四周有的環境,這樣的介面好像將場內的領域與四周的關係區分開來,領域感的關係十分強烈。總體而言,這些敘述多半是感覺上的,很虛,很心靈層面,每個看展人感覺也許也不盡相同,就如同SANAA作品裡必須由內心去感受的層次互相呼應,而展場就工廠的個性也與布置互相對話,誰會想到在這麼陽綱的廠房裡,有一片白色薄紗飄逸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