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查·羅傑斯+建築師
從住宅到城市
Richard Rogers+Architects
from the house to the city
可以看出,從展桌上的模型,到顯示器播放的影片,到上方懸掛的圖片、牆上的圖片,這些媒介並非自說自話,而是圍繞每一個案子精心佈置,彼此照應和補充,給觀者360度的立體介紹。每個人可以依據感興趣的程度,自己決定逗留的時間。隨著抬頭、低頭和腳步的移動,人的視線在各種資料中間往復游走,從而針對每一個完整的案子獲得極粗淺到極深入之間任意程度的認識。
大部分展桌上都有顯示器或發光裝置,那麼就勢必要解決電線的鋪設問題。策展人巧妙地用管子將展桌與天花板相連,黃色的管子形成了一系列鮮明的垂直要素,不失為亮點。我猜想黃色管子的排布位置經過了考量,於是某些地方刻意將電線鋪於地面,相鄰兩桌共用一個管子。但出現這樣的細節,還可能有其他的具體原因,恐怕無法考證了。
我試圖從展場平面的佈置進行分析,以期跳脫視點的限制,獲得更宏觀的訊息。每張圖顯示了不同方面的安排,綜合起來可以看出各層次之間疊合的關係,印證了立體化布展的特點。
A、展桌位置
B、色彩分區,亦即主題分區
C、懸掛的展牌(藍色為主題名,黃色為圖片展板)
D、休息區/座位
E、電子屏幕位置
F、牆壁上的展板位置
最後,我注意到了入口處的credits,這些內容體現出一場建築展覽的複雜程度,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各方面配合,也提示我們策劃一場展覽所要考慮的問題。
Credits:
贊助……
協同策展與設計…… 互動設計與顧問…… RSHP廣宣……
協同展務協調…… 影片製作…… RSHP圖文研究……
專案管理…… RSHP模型製作……
平面設計……
燈光設計……
特別感謝……
攝影……
從住宅到城市
Richard Rogers+Architects
from the house to the city
可以看出,從展桌上的模型,到顯示器播放的影片,到上方懸掛的圖片、牆上的圖片,這些媒介並非自說自話,而是圍繞每一個案子精心佈置,彼此照應和補充,給觀者360度的立體介紹。每個人可以依據感興趣的程度,自己決定逗留的時間。隨著抬頭、低頭和腳步的移動,人的視線在各種資料中間往復游走,從而針對每一個完整的案子獲得極粗淺到極深入之間任意程度的認識。
大部分展桌上都有顯示器或發光裝置,那麼就勢必要解決電線的鋪設問題。策展人巧妙地用管子將展桌與天花板相連,黃色的管子形成了一系列鮮明的垂直要素,不失為亮點。我猜想黃色管子的排布位置經過了考量,於是某些地方刻意將電線鋪於地面,相鄰兩桌共用一個管子。但出現這樣的細節,還可能有其他的具體原因,恐怕無法考證了。
我試圖從展場平面的佈置進行分析,以期跳脫視點的限制,獲得更宏觀的訊息。每張圖顯示了不同方面的安排,綜合起來可以看出各層次之間疊合的關係,印證了立體化布展的特點。
A、展桌位置
B、色彩分區,亦即主題分區
C、懸掛的展牌(藍色為主題名,黃色為圖片展板)
D、休息區/座位
E、電子屏幕位置
F、牆壁上的展板位置
最後,我注意到了入口處的credits,這些內容體現出一場建築展覽的複雜程度,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各方面配合,也提示我們策劃一場展覽所要考慮的問題。
Credits:
贊助……
協同策展與設計…… 互動設計與顧問…… RSHP廣宣……
協同展務協調…… 影片製作…… RSHP圖文研究……
專案管理…… RSHP模型製作……
平面設計……
燈光設計……
特別感謝……
攝影……
2、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返臺站
這場展覽的特點是集合了幾位不同風格路線藝術家的作品,來共同表現一個主題,即foreign affairs。展覽充分運用多種媒介,尤其是豐富的影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個人喜歡佈置有大量旋轉燈箱的展廳,以及被一道牆擋住入口、需要回折走入的放映廳,它們都通過空間上的變化引導人進入專注的看展狀態。而展覽空間盡頭的繪畫作品區域就顯得比較無趣,巨大的長型空間一眼便可看穿,以至於很少人在此廳逗留。或許這是刻意安排的觀展節奏,只是浪費掉巨大的空間有些可惜。
3、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妹島的展覽內斂而精細。展品佈置相當考究,似乎考慮了裝置展品和建築物展品的交錯排列、展品的重要性、展品的高度、展品之間互相透視這幾件事情。很多展品要迫使觀者蹲下或俯身去看,以便看到內部的情形或是增加對材料的理解。
三個展覽的共同特點是都屬於巡迴展,所以要適應不同的展覽條件對展示方式做出相應的調整。妹島展覽的展場本身比較特殊,系由舊廠改造而成。在這樣的條件下,策展人將光線、植物、半透明紗簾、休息空間處理出了趣味,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的作用,且保留了原廠的破舊意味。室內室外的關係,由牆分開再由窗拉近,猶如紗簾兩邊的關係一樣,既分離又融容,曖昧而微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