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Richard Rogers & SANAA 建築展心得

967519 李舲

Richard rogers

Richard rogers在這次北美館的展覽當中蒐集了自1960起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包括圖面、草圖、模型到實體照片皆有,並且主要分了公眾、系統、透明、可辨性、都市、輕量及綠色七大主題去講述他的設計概念,並且利用Richard rogers

在建築中廣為人知的手法──顏色分類,來系統化的整理出這一次的展覽。

分類系統

Richard rogers的建築設計風格,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他的服務線路的外露、用顏色分類管線以及科技、機械性質的表現。例如我們熟知的龐畢度中心便是一代表。

龐畢度中心將各種設備管道放置在大樓的立面上,不加遮檔安置了許多設備和管道,並用色彩區分,紅色是交通和升降設備,藍色是空調設備和管道,綠色是水管管道,黃色是電氣設備……

這些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像是離我們很近的高雄慶富船運大樓,便有紅色的外框架、黃色的電梯間及藍色的空調管線等等的表現。

這樣系統分類方式的使用顏色,並且大膽的展現在建築物的外部立面,無疑成為Richard rogers一大代表特色。

再加上他對一些特定顏色的喜愛,這些都充分表現再這次的展覽當中,包括簡介都大大運用了螢光綠和螢光粉紅作為標題附標題的主要色彩。

一進入展場當中,直接印入眼簾的便是放在入口的大型粉紅色局部結構模。螢光粉紅、螢光綠、螢光橘……第一個想法就是,Richard rogers好像在畫重點,就像以前國中國小畫課本重點一樣,最愛用一堆螢光筆把重要的句子段落或是文字標註起來,畫得一本原來黑白色系為主的課本花花綠綠的。

就像Richard rogers的建築作品一樣,在這個台灣北美館的展出中,也是運用顏色做分類標註,而且還加入了他的色彩偏好何強烈年輕的螢光色系,出現了剛剛提到的螢光粉紅結構模、螢光粉紅休息座椅和螢光綠的文字。

至於在分類上,七個主題概念──公眾、系統、透明、可辨性、都市、輕量、綠色,分別用了七個顏色,佔了算是完整場地的七個區域,每個區域用七種不同顏色的桌子分別放上代表這七個概念的作品模型。

視覺操作

這部份就如同前面說的,進到這個展場就覺得Richard rogers好像用螢光筆字畫重點。他用以分區分色的桌子除了系統的分類他的設計概念之外,其搶眼的色彩也遮蓋掉每張桌子下面的結構。

很像同樣是在高雄捷運R9的中央公園站,想要展現『輕』的意圖。每一張桌子的桌板都很薄,但實際上卻很穩很牢固,真正用手去摸去堯也會有很重很紮實的觸感,為此在桌腳的部份除了直接固定在地表之外其結構所佔體積想必也不會太輕盈,但在這些明度和彩度都頗高的鮮豔色彩、薄桌板的使用,相對比於桌腳不上漆,保留原始金屬灰黑的顏色,以及多被置於中央,被大面積的桌板一檔,很容易就忽略了他的存在,有一些角度在一般人的高度視角甚至根本看不到。

就如上圖一樣,整體就好像很多彩色的版標在半空中,表現某種好像是未來世界科技展現的展覽一樣。

有趣的是,在每一張桌子上都會放上一台以上的APPLE電腦,而有電腦就會需要拉線路。Richard rogers便用他在建築中最常使用的手法,用了一跟黃色管子從天花板連接桌板,把所有電線權收在黃色管子當中,一點也不隱藏管子本身,反而用了一樣搶眼的黃色直接展路在視覺可達之處,但這樣卻也使人有每一張桌板好像是靠這根管子當做結構一般,更加加強前段所說的想讓桌板向伏在半空中的輕效果。

科技展現

最後在其他的部份,Richard rogers的建築同樣也充分了展現一種現代科技之美,結構細部也是他的特色之一,所以整個展場中不只一次出現大尺度的局部結構模。並且在他的誇張精細的模型中,也展現了他在實體建築上面主要使用的材料特性──鋼骨、玻璃……也就是因為這些材料元素,Richard rogers的建築也常讓人與科技上等號。

這一點就不知到是有意無意,整個展場佈置最後一個感想就是貴。這真的是一個很貴的展覽……展場家具的特製和一堆精細模型的保險不說,光是每張桌子上的APPLE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了!這和他科技的特性,似乎也有某程度的呼應……

SANAA

如果說Richard rogers+Architects from the house to the city是重口味的話,SANAA在紙工廠的展覽真的就如日本料理一般清淡。

跳躍

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的SANAA最代表的特性就是輕、白色、收得乾乾淨淨。

我對他們的印象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他的不連續。他們的作品雖然榮在背景之中,但又有一種不和其他連續的特性,很像一個一個的句號,雖然一樣可以組成一篇文章,但句子和句子間的連續性不強烈,短,但是每一句好像都有自己背後的一個意義、故事一般。

這是我對他們所設計的建築的感覺,而在這次展覽中更加深我這樣的感覺。

SANAA在士林紙工廠的展場比Richard rogers在北美館的展場更加完整方正,就像一間被打通的教室一般,在這個四方舉行的展場中,他用一排四樣作品,兩個兩個分別貼作品名和簡介在兩邊的牆上。

每個作品無論是在尺度或是地點甚至是概念上都是一個個個別的,同一排中可能有一樣作品是張以一比一的兔子椅,另一樣是1/50的建築模,再另一樣又是一個概念性的呈現……無論在形式、尺度、高低等,彼此之間很跳躍,但整體呈現的正是SANAA所傳達出的一種氛圍。像是一顆簡單而獨立的盆栽、一張椅子、一個模型……一樣。

色彩

同樣是個強烈的對比。SANAA用的是和Richard rogers完全不同的白色。整個展場在隔了一層白布之後感覺好像就只有白色,就如同SANAA的建築一樣,都在完全的白之後才點綴一點點綠,或是一點點其他色彩……

對於一天看兩個展覽,說實話很累…..,看到最後都有點囫圇吞棗了,再加上真的那天老師也有這樣說的──從一個重口味突然得轉換成清粥小菜一般。

不過也就是如此,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的作品及展場佈置,再相互的比較之後更加突顯其特點,但他們的共同點是,整個的展場的安排佈製都是依造著他們作品的風格而來,使的兩者在氣氛上都有非常搭配的感覺。也是這樣子抓到它們自己的作品特色,才能在一個展覽中更加突顯他們所持的理念以及作品想呈現的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